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獲悉,該臺研究員韓文標帶領的科研團隊,首次發(fā)現(xiàn)雙黑洞并合事件可能發(fā)生在第三個致密天體附近。這一成果是引力波天文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,為揭開雙黑洞的形成之謎提供了全新線索。相關成果于8月1日發(fā)表在國際學術期刊《天體物理雜志快報》上。
自2015年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,國際引力波探測聯(lián)合機構(LIGO-Virgo-KAGRA合作組織)已探測到超過100次引力波事件,其中絕大多數(shù)來自雙黑洞并合。這些事件為人類理解雙黑洞并合的物理過程提供了關鍵數(shù)據(jù),但目前科學家們對雙黑洞如何形成、如何演化的機制還不確定。
“2018年,我和合作者首次提出了‘極端質量比旋近雙星(b-EMRI)’理論設想,就是由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抓住一對雙黑洞,形成一個‘三人組’——雙黑洞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‘跳舞’,進而輻射多頻段的引力波?!睆哪菚r起,韓文標團隊就開始從LIGO-Virgo引力波數(shù)據(jù)中尋找雙黑洞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并合的證據(jù)。
經過分析,團隊把目標瞄準引力波事件GW190814。論文第一作者、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博士楊舒程介紹:“GW190814里的兩個黑洞挺不一般,其質量大小差了約10倍。這么懸殊的組合可能是它們曾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組成‘三人組’,在彼此的引力拉扯下越靠越近。也有人認為,它們誕生在活動星系核的吸積盤里,被周圍其他致密天體的引力推搡著慢慢靠近,最終并合?!?/p>
研究團隊注意到,若雙黑洞在第三個致密天體附近并合,它們繞第三個天體的軌道運動會產生視向加速度——即沿觀測者視線方向的加速度。這種加速度會通過多普勒效應改變引力波的頻率,在信號中留下獨特“印記”?;诖耍瑘F隊構建了一種新的引力波波形模板,該模板在引力波事件GW190814的分析中也得到了印證。
“這是國際上首次在雙黑洞并合事件中發(fā)現(xiàn)第三致密天體存在的明確跡象。”韓文標說,“這一發(fā)現(xiàn)意味著GW190814的雙黑洞可能并非孤立形成,而是處于一個更復雜的引力系統(tǒng)中,這對于揭示雙黑洞形成通道具有重要價值?!保R芳、顏維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