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客戶端北京11月2日電(記者 謝藝觀)11月2日,在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內,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(yōu)一號晚稻測產結果出爐,平均畝產達到911.7公斤,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。

  刷新紀錄!雙季稻">

伊人六月,97自拍超碰,久久精品亚洲7777影院,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观看,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,2019国产精品视频,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

首頁  ?  新聞頻道  ?  國內新聞

雙季稻畝產3000斤實現(xiàn)!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

2020-11-02 14:49:06

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中新網(wǎng)客戶端北京11月2日電(記者 謝藝觀)11月2日,在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內,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(yōu)一號晚稻測產結果出爐,平均畝產達到911.7公斤,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。

  刷新紀錄!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

  今年7月,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.06公斤,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,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,達到1530.76公斤,再次刷新原有紀錄。此前,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、800、1000、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。

  聽到這一結果的袁隆平,連說more than excited !被網(wǎng)友留言“開心得像個孩子”。

  事實上,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意義重大。按袁老的話來說,測產成功意味著我們第三代雜交稻取得新的突破,平均畝產比現(xiàn)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%-20%,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。“全國有2億5000萬畝的雜交稻,每畝增產100公斤,可以增產半個湖南省的糧食產量?!?/p>

  面對雙季稻畝產再創(chuàng)新紀錄,網(wǎng)友也紛紛表示,“致敬偉大的袁老團隊!”“這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!”還有網(wǎng)友稱,“今晚又有理由多吃兩碗飯了?!?/p> 2019年10月22日,袁隆平帶領嘉賓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試驗田觀摩。楊華峰 攝 2019年10月22日,袁隆平帶領嘉賓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試驗田觀摩。楊華峰 攝

  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!

  此次畝產再上新臺階,也代表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。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、南方洪澇、東北臺風、草地貪夜蛾等影響,不少人擔心國家糧食安全,害怕再次出現(xiàn)“糧荒”。

  不過,農業(yè)農村部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夏糧、早稻已豐收到手,分別比去年增產24.2億斤和20.6億斤,目前秋糧收割即將結束,豐收已成定局。糧食產量有望連續(xù)六年穩(wěn)定在1.3萬億斤以上。

  糧安天下,“地”是基礎,“技”是支柱。糧食生產能力提升,得益于加快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(zhàn)略。

  這些年,國家引導廣大農業(yè)科技工作者開展聯(lián)合攻關和試驗示范,推進農業(yè)技術進村入戶。建立起超級稻、矮敗小麥、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,基本實現(xiàn)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。

  這次袁老團隊研發(fā)的“叁優(yōu)一號”跟普通稻比,穗子更大,平均每穗有400粒左右,每顆也更加飽滿,顯微鏡下“叁優(yōu)一號”更寬更“胖”。

  此外,10月14日,由袁隆平“海水稻”團隊和江蘇省農業(yè)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(qū)進行測產,袁隆平“超優(yōu)千號”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802.9公斤,也創(chuàng)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。

  目前,我國農業(yè)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.2%?!?004年以來,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‘十六連豐’,總產量增加了54%,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%。”農業(yè)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。

  此次雙季稻單產實現(xiàn)超3000斤,也將給中國的糧食生產帶來新的可能。袁隆平稱,“下一個目標就是向全國水稻產區(qū)推廣衡南經(jīng)驗,為中國的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!”(完)

  • 相關閱讀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 本網(wǎng)站轉載圖片、文字之類版權申明,本網(wǎng)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,如果侵犯,請及時通知我們,本網(wǎng)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。